人們喜歡聽音樂的原因跟吃東西一樣,大腦都會產生一種愉悅的化學元素,使大腦產生重組作用,從而讓人感到愉悅,迅速的使情緒轉變。
大腦基因在聽音樂的瞬間會產生與平常不同的興奮因子,之前的研究都顯示此與大腦中一種叫多巴氨的因子有關,多巴氨多用於與其它細胞互動連結,但是新研究在掃瞄聽音樂時的人腦後發現,它會快速及直接的分泌並快速的充斥整個大腦,使人們產生的愉悅感與服用禁藥後的飄飄欲仙感相似。研究員對8個實驗者做腦部掃瞄,發現他們在自己最喜愛的音樂下,參與感及愉悅感達到最高,在音樂的催化下,腦中多巴氨的分泌只需要15秒就能達到高峰,腦中與參與感連結的細胞與人的預感及對環境的反應有關,至於腦中周邊的細胞與突如其來的刺激相連,能夠直接改變情緒。
受測者聽的音樂非常廣泛,從古典到爵士,從探戈到現代,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音樂家巴伯的弦樂慢板,第二名是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及德布西的月光。由於受測者已經知道他們要聽的音樂是甚麼,因此若要確切的斷言人們所產生的參與興奮感是來自於對音樂的自然反應,還是因為腦中對音樂的記憶所致,關於這點還需再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