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同於動物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推理能力,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力,去推敲他人的想法、情緒和認知,而這也是文化傳承和社會學習的一種工具。近來有項研究表示,幼兒早在1歲半時,便具有猜測他人心理的能力。
據生活科學網站報道,科學家先前認為,洞悉他人心理的能力是等孩子長大些才會有的。但美國的研究指出,即使只有1歲半的幼兒,也已具備這種能力。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居住在中國、斐濟和厄瓜多爾3個國家的91名年齡在19個月至5歲之間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此研究所所採用的方法是「錯誤信念」試驗,這是少數專為幼兒設計的認知實驗之一,諸如黑猩猩之類的靈長類動物並不適用。「錯誤信念」的典型實驗用於測試孩童的理解推敲能力。 一個人首先走進房間,並把剪刀藏置在某個地方;第2個人接著走進,把第1個人剛剛所藏的物品拿走,但未告知對方。
研究人員隨後問小朋友:「等第1個人回來時,你猜他會找到剪刀嗎?」西方國家4~ 7歲的大多數孩童在回答問題時皆表示,第1個人一定會回到原來的物品放置處尋找,因為他不知道剪刀被移動了位置。幾乎全球各地其他不同年齡層的兒童,也回答相同的答案。之前有研究指出,若先不問幼兒問題,而是靜靜地觀察他們的眼球運動,會發現其實他們早已能意會他人的內心狀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家暨此次研究報告的作者克拉克.巴列特對此想進一步知道,是否文化差異會影響幼兒的這種先天能力。
為探索答案,研究團隊模擬了類似的真人試驗,並把上述3個國家小孩的反應拍攝記錄下來。結果發現,幼兒發展「讀心術」的時間比先前人們認為的還早,這種能力在幼兒本身很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中也都相同。
此研究所所採用的方法是「錯誤信念」試驗,這是少數專為幼兒設計的認知實驗之一,諸如黑猩猩之類的靈長類動物並不適用。「錯誤信念」的典型實驗用於測試孩童的理解推敲能力。 一個人首先走進房間,並把剪刀藏置在某個地方;第2個人接著走進,把第1個人剛剛所藏的物品拿走,但未告知對方。
研究人員隨後問小朋友:「等第1個人回來時,你猜他會找到剪刀嗎?」西方國家4~ 7歲的大多數孩童在回答問題時皆表示,第1個人一定會回到原來的物品放置處尋找,因為他不知道剪刀被移動了位置。幾乎全球各地其他不同年齡層的兒童,也回答相同的答案。之前有研究指出,若先不問幼兒問題,而是靜靜地觀察他們的眼球運動,會發現其實他們早已能意會他人的內心狀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家暨此次研究報告的作者克拉克.巴列特對此想進一步知道,是否文化差異會影響幼兒的這種先天能力。
為探索答案,研究團隊模擬了類似的真人試驗,並把上述3個國家小孩的反應拍攝記錄下來。結果發現,幼兒發展「讀心術」的時間比先前人們認為的還早,這種能力在幼兒本身很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中也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