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顯示,神經科學家稱之為「認知控制席」的腦部前額葉皮質區,似乎有兩個區塊會一起作用,調節視覺皮質、海馬迴、杏仁核等處理記憶解碼與回想及情緒表達的後腦區塊。調查人員在「科學」期刊上發表報告指出:「這些結果顯示,記憶壓抑確實存在,而且受前額葉皮質區控制。」十六名志願參加實驗者,拿到四十張照片,每張照片都有個不帶表情的人臉,搭配讓人情緒不安的畫面,如車禍、受傷士兵、電椅、暴力、犯罪現場等。志願者記憶每張照片後,接受核磁共振掃描,接著看一張不帶表情的臉部圖片,再接受指引,主動回憶相關圖像,或主動壓抑。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領導作者德普說,掃描或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結果指出,志願者可以「部分控制有關情緒的記憶,藉關閉腦中特定區塊,停止回想特定記憶的過程」。這份報告能帶動進一步研究,讓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畏懼症、強迫症,會回想起煩心事,出現侵入性或困擾性想法的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甚至促成相關藥物的研發。
記憶壓抑確實存在,而且受前額葉皮質區控制 (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