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被快樂牽著走 "'''

我的相片
我們的宗旨" 幫得一個得一個 " 更希望透過閱讀網絡內的心靈文章和資訊,讓讀者能啟迪自我認知,提升心靈知識 ....,從而關注自我整體的身心靈發展。
顯示具有 關於其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於其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為何燃燒釋出多環芳香烴?

為何燃燒過程會釋出多環芳香烴(PAHs)?化學專家解釋,燃燒是一種氧化過程,物質中的大分子會被分解,重新組合成為較穩定的狀態,分解過程中會形成不同的有機物,PAHs是其中一種。日常生活中,燒烤、垃圾焚化爐等所產生的PAHs足以致癌。

「燃燒咖啡粉或者咖啡豆,就好似燒烤咁,喺食物分子被分解嘅過程中,會轉化成為唔同有機物,PAHs係比較穩定嘅一種。」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馮應昇解釋,以燒烤為例,食物中的脂肪遇熱會自動分解,若燒烤時肉類接觸火燄,所含的脂肪溶化滴在熱源上,就會產生PAHs。

PAHs是一大類有機化學物質,種類逾一百種,但並非所有PAHs會致癌。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其中有三種PAHs被列為「可能令人類患癌」類別,包括苯并(a)蒽、苯并(a)芘及二苯(a,h)蒽。如燒烤或煙熏等高溫烹調方式,則有可能形成苯并(a)。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芙蓉葉有清熱解毒

芙蓉葉為木芙蓉的葉有清熱解毒,排膿消腫之功效,常見於敷料,非一般經常食用,因此仍建議尋求正確之醫療管道來治療青春痘與腫瘤,勿聽信偏方。

對痘痘肌的保養,平常應避免肥肉、油炸物、薑母鴨、麻油雞等,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如:全穀、蔬菜、水果)。

對腫瘤的預防,則應高纖、低油、少加工製品,可挑選各式種類與顏色蔬果攝取,如:黑、白、紅、橘、黃、綠、紫等,可獲得多元化之植物化學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與抗癌之功效,若屬癌症個案,則需接受正規治療,並增加高熱量高蛋白質食物攝取,才能有足夠的體力以對抗癌症。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人造葉子製造氫能源

人類社會一直在尋找廉價、潔淨又有效率的能源。其中最明顯和最有前途的來源之一是氫。氫是一種環保燃料,可通過把水分解成獨立的氫和氧元素來進行製造,但要廉價量產卻比較棘手。

英國《每日郵電報》報導,現在,美國科學家們正邁向一個透過人造葉子來製造氫能源的目標。這個靈感來自大自然--葉子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的力量,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若氫可被廉價量產,它將可成為推動太空飛船、車輛和商用飛機的能量來源。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ASU)的科學家們已用同樣的過程設計了一種人造葉子。「一開始,我們的人造葉子運作不太好。」ASU化學教授摩爾(Thomas Moore)說。

在分析最初設計後,摩爾和他的同事注意到化學鏈中有一個步驟拖慢了全過程,即一個快速的反應必須與一個緩慢的反應相互作用,這在葉子的生產力上產生一種「瓶頸」。「快速反應是一個光能量被轉化成化學能的步驟。」摩爾教授補充說。「緩慢反應則是化學能被用來把水分解成元素的步驟。」摩爾教授說,在更緊密地觀察了這一步驟後,科學家們認識到他們能進一步模仿自然,作為使用「一個中間步驟」的自然過程。這一中間步驟錯開了反應,也就是說當接力中「快」的部份能起動,而「慢」的部份能有足夠時間來以有效而不會延誤整個反應的方式來進行。

工作小組察看了在原子水平上的反應,利用X射線結晶學和光譜學的結合來探索參與反應的電子和質子的周圍環境。他們發現由於獨特的結構特徵,自然過程逃離了「瓶頸效應」。在建立了類似自然過程的人工步驟後,人造葉子的性能大幅改善。儘管目前還不太可能進行大規模能源生產,但這一發展讓葉子設計距離再生能源和碳中性燃料的生產更跨近了一步。這些發現也提高了我們對植物內部自然的光合作用過程的理解。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

許多醫療機構,包括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都強烈建議母乳餵養。其實,寶寶成長所需要的所有養分,都包含在母乳中了。

根據醫療網站WebMD的哺乳資訊顯示,母乳比任何嬰兒配方奶粉都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此外,母乳中的抗體能幫助嬰兒擊退細菌和病毒。吃母乳的寶寶也不易患上哮喘和過敏;頭6個月吃母乳的寶寶也較少得到耳朵感染和呼吸系統疾病,也較少有腹瀉的症狀;基本上吃母乳的寶寶都比較少看醫生。據美國兒科學會透露,餵養母乳能減少嬰兒猝死綜合症。另外,透過哺乳過程中母親與寶寶的肌膚接觸,能增加母親與寶寶間的親密關係。

美國新媽媽的問題不在於她們不願餵母乳,而是難以持之以恆。除了哺乳12個月以上對孩子的智力有益之外,哺乳對產後媽媽回覆身形亦很有幫助,這是因為哺乳會燃燒攝入多餘的卡路里。此外,釋放的催產激素也能讓子宮回覆產前狀態並減少出血。哺乳對預防乳癌、子宮癌、和骨骼疏鬆症都有幫助,還可幫助省去不少奶粉錢。那麼多的好處,相信新媽媽們更有理由堅持餵養母乳。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兒童中風

醫療網站MedPage Today近期報導,雖然兒童被感染很常見,但這很可能引發他們出現罕見的小兒中風。

在一項小兒中風心血管效應的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員透過40個國際中心蒐集了未滿19歲缺血性中風患者的資料。這份發表在美國中風學會會議中的報告稱,17%罹患缺血性中風的兒童患者報告說,他們在前一周有被感染。此外,疫苗接種不足也與較高的中風有關。研究人員說,輕微的感染很常見,但小兒中風仍然罕見。該研究作者、舊金山大學的希爾表示:「這不是家長需要擔心的事,它只是那些罹患心血管疾病等更複雜風險因子的小孩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

美國中風學會發言人、密歇根州執業的戈雷利克醫生表示,小兒中風的風險因素目前並不清楚,這與成人中風一樣。他說,鐮狀細胞病、先天性心臟疾病和中風之前的病歷記錄都會增加兒童中風的風險。他還說,這份研究提醒「家長必須留意小孩可能中風的一些奇特的徵兆,特別是當他們近期有被感染時,接種疫苗可能是預防中風的關鍵。」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母乳對新生寶寶智商

吃母乳與寶寶的智商有密切的關係,近日一項研究發現母親餵母乳的時間越長,對新生寶寶智商越有好處。

這項發表於7月29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兒科》(JAMA Pediatrics)的研究明確的提出,出生後的頭一年吃母乳的寶寶智商增加4個點數。這些寶寶在長大後都表現了比同齡孩童更優秀的理解能力和智力。這次的研究發表後可能會使許多懼怕餵母乳的新媽媽重新作考慮。

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曼迪.貝爾福博士是這項研究的主導人,研究涉及了超過1,300名新媽媽和她們的新生寶寶。新媽媽分別被要求哺乳長達半年和一年。孩子們分別在3歲和7歲接受標準的智力測驗,結果顯示吃母乳的孩子在這些測驗中取得高分。為了證實此事,其它能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也受到控制,如媽媽的智力。

一些研究提出魚類中的Omega 3脂肪酸對嬰兒的腦部發育是重要的;考慮到這個因素,貝爾福博士也深入地研究哺乳中媽媽攝入魚類是否影響寶寶的智力,結果顯示沒有太大的影響。「4個點數在正常人群中已經很高了」,西雅圖兒童醫院(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的兒科醫生剋里斯塔基斯博士透露。他說,餵母乳和智力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被討論的話題,排除與智力有關,母乳依然對寶寶有著明顯的益處。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父年紀大小孩患心理學習障礙高

一篇最新研究顯示,父親年紀越大,小孩罹患心理健康問題和學習障礙的風險越高。
一群國際研究人員從260萬名瑞典出生的小孩資料中發現,父親年紀越大,其小孩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的機會就越高。45歲的父親與25歲的父親相比,小孩出現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的機率高出13倍,躁鬱症的機率高出25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機率高出3.5倍。

研究還發現,年長父親所生小孩中,在學成績落後的機率增加59%,輟學的機率增加70%,自殺行為和藥物濫用的機率也倍增。該研究主要作者、印地安那大學心理和腦科學副教授多諾弗里奧說:「我們很訝異於關聯的幅度。但我們在此聲明。這篇研究並不暗示所有年長父親所生的小孩將出現心理或學習問題。」但他說,這份研究「暗示夫妻和整個社會必須重新評估晚生小孩的利弊得失。」他還說,「我們知道晚生小孩會讓雙親有更多的機會接受教育,也會讓他們更有財務安全感。」

紐約長老會Weill Cornell醫學中心泌尿科醫師費雪說:「我們早已知道父母親的年紀對嬰孩有影響,例如,老父親更容易生出侏儒症的小孩。」他還說,研究人員近年來已開始研究父親年齡對某些心理重症(如精神分裂症)的影響。「我認為這是一個公眾關心的健康問題。我們總是試著將我們小孩的問題歸咎於外力因素。現在我們知道越晚生小孩,小孩出現基因問題的機率越高。」「我們過去會認為這是一個女性的問題,但現在我們知道這也是一個男性的問題。」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知道隨著女性年紀越大,所有卵子都會惡化,從而生出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綜合症)的小孩。但有人認為,男性的生殖能力可逃脫年齡的蹂躪,因為精子會不斷更新。科學家們現在已開始了解,遺傳故障可能是重建過程的結果。費雪說:「你複製越多次,出錯的機會越大。人們認為睾丸不老化的想法令人難以置信。」

男性不孕症專家、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歐維格說,另一個因素可能是隨著年齡越大,製造精子的幹細胞的數量就減少越多。「有時候存活下來的精子可以存活的原因是它們可能有基因的缺陷,該缺陷可導致發展性障礙。」費雪認為研究人員將來可能會找出更多與雙親年紀關聯的小孩障礙,「這可能是冰山的一角。」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注意光盤不危害人體

在電子化的時代中,光盤是許多人每天都會經手的物品。但是,光盤有其不安全的一面,存放時必須特別注意才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光盤的主要材料是「聚碳酸酯」,它不會散發異味,但光盤表面的有機塗料,含有苯、重金屬等化學物質。雖然光盤塗料用量少,若大量光盤放在一起,就足以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製作工藝不好的盜版光盤,所用塗料質量差,對身體危害更大。

據專家說法,「苯」屬於劇毒溶劑,即使吸入少量也會對人體造成長期損害,它也會在人體內蓄積,使神經系統和造血組織受到損害。重金屬攝入量過多會使人慢性中毒,尤其對兒童的智力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有些塗料中還含有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對人的健康也非常不利。還有一部份異味是光盤的塑料包裝盒散發出來的,來自於製作過程中添加溶劑。

提醒您,光盤買回家後,盡量在通風的室外晾一段時間,再放入櫃中;如果味道強烈,最好扔掉盒子,直接放入光盤架中儲存為好。建議您將家中的光盤放在通風處,避免其散發味道;另外,存放光盤的櫃子最好每周打開一次通風。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腸內益菌多少慢性病

腸道中的益菌豐富可保護肥胖人士,免受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侵擾。腸道內益菌種類若不足,易導致代謝異常的疾病,如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上述研究相呼應。該研究證實,增加高纖維食物攝取,可使腸道內菌群變豐富,進而改善部分和肥胖相關的臨床症狀。
比利時這項研究發現,體重超重所引起的健康問題,與腸道內益菌多寡有關。換言之,腸道內益菌種類不足和益菌多樣化,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ri教授說:「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將著重於以較長時間觀察肥胖者的進展。」教授和同事檢查了169位肥胖和123位非肥胖丹麥人的腸中菌群,基於其腸道內的益菌多寡,參與者可以分成兩組:一組是菌群豐富,另一組是菌群稀少。他們發現,益菌不足的參與者,代謝異常情形較多,如體內脂肪增生和出現胰島素抗性綜合症(insulin resistance)。
相較於腸道中菌群豐富的分組,菌群稀少的人較容易發展成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和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而且菌群稀少的肥胖者罹患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菌群豐富的肥胖者要高。這項研究結果非同小可,除了體重增多和飲食習慣外,腸道中益菌群多寡,也對肥胖人口的慢性病發展,發揮一定的作用。法國國家農藝研究所教授新近發佈的另一項研究揭示,攝取大量水果和蔬菜能增進腸道微生物生長,並且改善部分和肥胖有關的臨床症狀
飲食組成與腸道內微生物群結構之間具有關聯性,並建議適當地調整飲食,可永久維持腸內益菌的多樣性生長。由於現代人疏於運動,又喜吃高糖、高脂肪食物,身體代謝異常問題日益普及。2005年全球肥胖人口為4億人,預計至2015年將增加至7億人,成長近一倍,而且此趨勢將延續至2030年。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每年做血檢能發現早期卵巢癌

美國最近一項研究表示,一種篩查卵巢癌的方法能在早期階段檢測到疾病,如果在臨床實驗中得到證實,這種測試可能成為婦女的常規測試。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11年的期間測試了4千多名婦女的篩查結果。這些婦女每年進行血液測試,研究人員記錄了一種被稱為CA-125的蛋白質含量。這種蛋白質多數是由卵巢癌腫瘤生成的。CA-125含量突然升高的女性會被轉給婦科醫生並接受超聲波測試。
根據她們的超聲波結果,10名婦女在研究期間接受了手術。結果其中4人患有早期卵巢癌,5人的腫瘤為良性或低度惡化可能(腫瘤可能會癌變,但通常不會),另一名婦女患有子宮內膜癌。研究顯示此測試手段有99.9%的特異性,即僅有0.1%沒有患有癌症的患者被錯誤地診斷為患有這種疾病。兩名參與研究的婦女最後發現卵巢腫瘤但沒有在篩查中被測出,但這兩人的腫瘤均為低度惡化可能。其研究顯示,利用縱向(或隨時間變化)篩查手段可能對絕經後普遍具有患卵巢癌風險的女性有益。

儘管治療方法有進展,但卵巢癌仍是高致命性疾病,這主要是因為多數患有卵巢癌的女性在癌症晚期才得到確診。如果能在早期發現,75%至90%的患者至少能存活5年。目前沒有既定的卵巢癌篩查。如果癌症篩查方式想要有效,它必須足夠靈敏,能在症狀顯現之前測試出癌症跡象,同時也要有足夠的特異性,以避免使沒有癌症的人被誤診,進而將追蹤測試和不必要的手術保持在最低限度。
之前的調查已研究了是否衡量女性CA-125含量是篩查卵巢癌的有效方法,但測試經常沒有足夠的靈敏度來查出所有病例,也發現了太多的誤診(婦女最後沒有患上癌症)。新的篩查策略是不同的,因為它追蹤了每位婦女CA-125含量的變化,而不是根據整個人口平均水平中被認為較高的CA-125含量。這種方法更個人化,而且還結合了年齡因素。
研究人員在等待一項更大的隨機實驗的結果。這項實驗利用了同樣的篩查手段,結果將在2015年公佈。陸教授說:「如果這項研究的結果也是正面的,將會使診療方法產生改變。」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抑制術後肌腺瘤復發

研究子宮內膜與撰寫《子宮內膜革命》一書過程中,不乏有類似以上問題的女性來信諮詢,許多女性在經過手術切除巧克力囊腫或是子宮肌瘤、肌腺瘤後,都在幾年內甚至幾個月後又再度復發,原本期待手術過後,人生自此迎向美麗的幸福未來,卻沒預估到術後伴隨的高復發機率,她們的徬徨與無助可想而知。

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瘤、子宮肌瘤及骨盆腔沾黏等就是我們俗稱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是子宮周遭的細胞因「缺氧」所引起,緊接著沾黏、血管新生等等的連鎖效應,都是強化病變的原因。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復發率非常高,除了手術過程會造成沾黏外,加上缺氧問題未改善、錯誤的飲食及無氧運動等都會加速復發。因此術後保養就至關重要,必須提升身體耐缺氧,讓子宮不缺氧,如此一來巧克力囊腫、肌瘤與肌腺瘤就不容易復發。

根據研究發現,利用MLB-R7、GasZn等等天然抗氧化物避免子宮周邊組織產生缺氧、同時也明顯抑制游離內膜細胞的沾黏,可有效抑制術後復發率;飲食部分,避免冰冷食物是一定需要的,另外四物當歸、大豆類(大豆異黃酮、卵磷脂)等富含雌激素食物,這些類雌激素只會加速惡化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須小心避免食用,這是比較正確有效的術後保養策略。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上班族貧血提防大腸癌

一名30幾歲的上班族平常愛吃炸雞、燒肉,很少吃蔬菜水果,原本只是輕微貧血,後來反覆便秘、腹脹,已是大腸癌第4期。這名年輕的上班族除了愛吃肉、少吃蔬菜水果,還幾乎不運動,有天體檢時,發現有輕微貧血。
但是,患者的貧血症狀並不明顯,因此也就未多加注意;直到2、3個月前,開始出現反覆便祕、腹脹等症狀,經施以大腸鏡切片檢查及電腦斷層後,診斷出罹患大腸癌第4期。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國人飲食習慣西化的影響,大腸直腸癌已經躍升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值得民眾警惕。
大腸癌的前期經常沒有任何症狀,由於長期腸胃道慢性出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若未提高警覺,很可能被誤診為其他原因造成的貧血,因而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呼籲民眾應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和健康檢查,一旦發現貧血,千萬不要輕忽,應尋求專業醫師找出確切病因,以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食腦寄生蟲

月初感染「食腦寄生蟲」的美國佛羅里達州12歲男童今天下午不幸病逝,家屬在臉書留言說,將捐出雷納的器官,遺愛人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雷納來自佛州拉貝爾(LaBelle),家屬在臉書(Facebook)上留言說:「雷納的抗戰已經結束,不過他贏了這場戰爭。約1個小時後,新訊息寫道,為了進行器官移植,院方對雷納使用呼吸器。訊息說,親友可以在明天探病時間到邁阿密兒童醫院(Miami Children's Hospital)探望他。
新留言說:「雖然雷納走了,他還是可以救許多人的命。」雷納感染1種名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的罕見變形蟲,醫生曾以實驗性藥物為他治療。阿肯色州12歲小女孩哈狄格(Kali Hardig)是過去50年來已知染病後倖存的第3人,最近也以相同藥物治療。雷納的家人告訴WBBH電視台,他們認為雷納是3日在家附近的水溝與朋友玩跪板時感染寄生蟲。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姿勢不良文明病

很多愛美女性深受O型腿所苦,大腿外擴、膝蓋無法併攏,讓腿部線條不美觀,連帶也影響自信。
其實O型腿 算是一種文明病,通常是長期姿勢不良、缺乏運動導致。嚴重的話,到中老年時很容易膝蓋疼痛,甚至影響健康。有日本專家就特地傳授秘訣,教您如何矯正O型腿。走一趟東京街頭,誰有O型腿,全逃不過專家的法眼。她觀察街頭36位女性,其中有30個是潛在O型腿,比例超高。
由於現代人容易長時間姿勢不良,骨盤附近用來支撐雙腿伸展的內側短肌,變得越來越鬆弛,使得膝蓋無法併攏。而骨盤後方的髖關節外旋筋缺乏運動,則會讓大腿往外擴。不僅腿部線條不好看,經年累月下來還會造成膝蓋疼痛,影響健康。想改善O型腿,專家有訣竅。
每天做弓箭步,伸展大腿跟小腿肌;彎曲膝蓋、墊腳尖、身體向上拉,可以鍛鍊骨盤跟臀部肌肉。簡單的運動,馬上就能見效。不過運動必須持之以恆,否則可會打回原形。平常也要注意姿勢、調整生活習慣,才能跟惱人的O型腿說掰掰。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豆漿與乳癌

根據最近召開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 ACRE會議的研究者所做的三篇研究論文指出,經常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性素estrogen與黃體素progesterone都明顯地降低。

我們已知雌性素的濃度過高與乳癌很有關係,乳癌的發展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研究中讓婦女每天喝下約> > 1000c .c.的豆漿,連續達五個月,結果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雌性素濃度比不喝豆漿者低了30-40%,黃豆中已知有一種天然的女性荷爾蒙稱之為(異黃酮)soflavone 它與人體的荷爾蒙很相像。

有趣的是,它具有雙重的功效,不但能夠占據乳癌的荷爾蒙受體(hormone receptor A讓人體的荷爾蒙無法刺激乳癌細胞,另一方面也能夠像人體自然的女性荷爾蒙一樣地防止骨質疏鬆症,這種功效和一種抗藥物Tamoxifen極相似。

東方婦女通常會食用比西方婦女更多的黃豆,但是隨著飲食習慣西化,年輕一輩的東方女性發生乳癌的機會越來越高,或許這也和黃豆攝取量越來越少有關。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喝瓶裝水恐留永恆皺紋  

常喝瓶裝水,小心嘴唇會產生皺紋!美國皮膚科醫師研究,很多人習慣嘟著嘴喝瓶裝水,但這樣的動作,容易在嘴唇四周形成皺紋,久而久之 就會出現永久的痕跡,即使用吸管,也可能出現討厭的的皺紋,最好的方法是,喝東西時上唇要放輕鬆。

運動流汗,拿起寶特瓶就是一陣猛灌!但若是常常這樣嘟嘴喝瓶裝水,小心久了就會變成陽婆婆嘴!美國紐澤西有皮膚科醫師指出,嘟嘴這個動作,容易在嘴唇四周形成皺紋,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永遠的痕跡。

女生愛美,聽到都傻眼!醫生強調,即使用吸管喝水,同樣也會形成討厭的皺紋,最好的辦法,就是喝東西時放鬆上嘴唇,盡量不嘟嘴,就能避免陽婆婆嘴上身。若是已經造成了永久性皺紋,多半必須打肉毒桿菌或是雷射來除皺,但最省錢的辦法,還是盡量放鬆嘴部肌肉,不過千萬不能因為愛美減少喝水,這樣反而會賠掉健康。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長得高罹癌風險恐較高

美國學者研究14萬5000名 年齡介於50至79歲的停經後婦女發現,高個女罹患癌症 的風險可能比個子嬌小的女子更大。 根據研究,婦女身高每高10公分,罹癌風險就升高 13%。 

流行病學家卡巴特為研究主筆,他說:「癌症是與生長過程有關的 疾病,所以荷爾蒙或其他影響身高的生長因子也可能影 響罹癌風險。」 研究員追蹤這些婦女12年發現,身高較高的婦女也 可能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臟癌 、卵巢癌、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及黑色素瘤。這些 婦女參與研究前都未罹患癌症,其中2萬928人在研究期 間罹癌。 

在調整年齡、體重、教育程度、抽菸習慣、飲酒量 及荷爾蒙治療等因素後,身高依舊與罹癌風險有關。 高個女罹患腎臟癌、直腸癌、甲狀腺癌及血癌的風 險更高;身高每高10公分,罹患這些癌症的風險就升高 23%至29%。 他說:「但也別忘了,年齡、吸菸習慣、身體質量 指數及其他特定風險因子影響更大。」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護髮有道

脫髮有很多類型和不同成因,患者應盡早求醫診斷,查找成因後對症下藥,不應胡亂試用坊間的防脫髮方法,例如搽白蘭地,此舉有機會破壞毛囊,加劇脫髮情況。

「七成的男士脫髮個案屬於男性禿頭(即地中海型脫髮),主要是受家族遺傳和壓力影響所致。其次是斑禿(鬼剃頭),同樣與精神壓力有關,其他脫髮成因還有例如營養不良,患者應先確定成因。」
  
護髮有道

1. 緩減壓力:精神壓力是引致脫髮的主因之一,適當地減壓,有助預防過早出現脫髮。
2. 減少電燙染:化學美髮過程有損髮質,應盡量避免染髮和電髮。
3. 徹底清潔:經常使用造型美髮用品,若未能徹底潔淨頭髮,化學物有機會殘留在頭皮或髮絲,影響頭髮生長。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關閉唐氏症染色症

基因科學家在實驗室的培養皿細胞,找出方法關閉會導致罹患唐氏症(Down's syndrome)的多餘染色體。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突破使治療唐氏症露出曙光。

唐氏症也會伴隨心臟 缺損、白血病、免疫系統不全以及使阿茲海默症提早出 現的風險。 唐氏症是因多了1條21號染色體所致,因此又稱為 三染色體21(Trisomy 21)。第21號染色體對大腦發展 與身體功能有許多不明影響。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1個基因嵌入這條多出來 的染色體,拿它做為關閉的開關。 女性受精卵在發育早期階段,1種稱作稱為XIST的特殊基因,會使2個X染色體當中的一個保持默化。

研究人員發現實驗室培養皿的染色體出現默化情形 ,因而受到鼓舞,展開基改唐氏症老鼠的試驗。 教授勞倫斯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結果「可望在1年內知道」。截至目前這項進展僅能用在單一 基因缺陷的遺傳疾病,無法適用在多基因遺傳疾病或是 一整條染色體異常的疾病,因為這些情況更為複雜。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別輕忽低年齡中風風險

一般認為的中風高危險群中老年族群,在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除了近日引發矚日本女主播發現中風症狀的消息,在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也發現中風案例。

年輕型腦中風是指45歲以下的中風近年來國內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抽菸習慣和有家族病史的人皆為高危險群。戒菸、規則的藥物治療、運動習慣與飲食控制是平日預防中風的方法。除了上述的危險因子外,年輕型腦中風的病因可能包括:先天性的腦血管異常(如動靜脈畸形、動脈瘤、moya-moya)、心臟疾病、頸動脈剝離、偏頭痛等。
年輕的個案就可能是動靜脈畸形造成。動靜脈畸形是腦內血管不正常的聚集,除了造成腦出血外,還可能會有的症狀包含癲癇、頭痛或者任何逐步惡化的神經學缺失的症狀。若發現有類似的狀況,應該尋求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