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被快樂牽著走 "'''

我的相片
我們的宗旨" 幫得一個得一個 " 更希望透過閱讀網絡內的心靈文章和資訊,讓讀者能啟迪自我認知,提升心靈知識 ....,從而關注自我整體的身心靈發展。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生活節奏失調引發重症

經常長途旅行的旅客、空服員與需要日夜輪班的工作者要特別注意了,一項新研究顯示:不斷打亂生活節奏除了會引發身體的疲乏不適,大腦的認知作用與記憶功能也會被削弱。若不立即回歸正常作息,生活節奏失調對大腦的破壞與衝擊會持續,進而影響健康,增加許多重大疾病的罹患率。

一、影響大腦記憶和認知的功能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家克雷斯費爾德,近來針對時差對大腦和記憶功能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發現時差可能增加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的含量,皮質醇濃度一旦增高,會使海馬迴區新生的腦細胞數量大幅減少,造成記憶與學習能力減退。若生活節奏失調未改善,海馬迴的細胞會開始萎縮,而導致失憶。

該研究以典型的日作夜息規律生活的動物-母敘利亞倉鼠為實驗對象,研究員每隔6小時就將倉鼠的作息打亂一次,一周兩次,持續四周的實驗後發現:相對於控制組的倉鼠優越的表現,實驗組的倉鼠在生活節奏失調期間,連學習簡單的任務都有困難,且當實驗組的倉鼠回歸正常作息後,這些學習障礙仍持續了一個月。研究員進一步觀察發現:實驗組的倉鼠在一個月生活節奏失調後,腦部專司記憶與認知學習的海馬迴內新的神經元數量只有控制組倉鼠的一半。神經元數量減少的主因可能是部份新細胞尚未成熟前就過早萎縮的結果。

二、降低免疫力,增加罹病風險人體都有一個可以重新微調的生物時鐘,在短時間橫渡幾個時區,進入一個與自己生物時鐘有差異的狀態時,需要花很多時間重新設定生理節奏,因而引發時差症候群,尤其以東向旅行產生的時差問題最為嚴重,例如胃腸的不適,就是因身體的飢餓周期與吃飯時間不同步所導致。身體的不適需等到生物時鐘與新的生活作息一致才能紓緩。對搭機的旅客而言,時差只是個小麻煩,尤其在褪黑激素藥物輔助下,多數都能在幾天內恢復正常,但對長期跨時區飛行的空服員和日夜輪班調動的工作者,時差的影響則嚴重許多。他們必須面對的除了學習遲緩、記憶力衰退、生育力降低等問題外,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增加,也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和癌症的罹患率。

普遍而言,每經歷一小時時區的轉移變化,人們需要一天的時間調整。而那些日夜顛倒的輪夜班工作者,更需要在一間安靜、無噪音並有防光帷幕的臥室裏好好睡覺,才能回復被打亂的睡眠規律。實驗顯示,時差造成的睡眠不正常也會使皮質醇濃度增高,不僅使認知與記憶受損,也會導致免疫力降低。世界衛生組織已把日夜輪班調動的工作列為一種致癌因子。時常作息不正常的人千萬不要再把健忘視為偶然或小事一樁,生活節奏失調對人體的影響絕不只是當下的疲乏煩躁感而已,它所引發的後遺症更是不容小覷。這項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