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名47歲男性患有慢性B型肝炎,平時常常生吃海鮮和蔬菜,可能因此感染A型肝炎病毒,上個月底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等症狀,住院治療沒有改善,送醫一周後因肝衰竭死亡,這是台灣今年雙重肝炎致死的第2例。
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日下午發佈這個案例,副局長林頂表示,這名案例和1名68歲女性都是先有慢性B型肝炎,後來又染上A型肝炎,雙雙急性肝衰竭死亡。今年已接獲191例A肝確定病例,其中2人死亡,去年234例中有4人死亡。A型肝炎是病從口入的第2類法定傳染病,病毒從糞便排出,患者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水和食物而傳染,不會由人傳染;B型肝炎及C型肝炎經由人體的體液和血液的交換而傳染,例如輸血、刺青、母子垂直感染等。
急性A型肝炎每年通報個案約有2百例,潛伏期約15到50天,發病症狀包括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數天後可能出現黃疸,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並終身具有免疫力。慢性B型肝炎的人,肝本來就比較差,如果又染上A型肝炎或C型肝炎,則是雪上加霜,容易引發肝衰竭致死。30歲以上中老年人多半自然感染A肝痊癒而終身免疫,近年台灣環境衛生狀況改善,大部份兒童或青少年並無A型肝炎抗體,故較容易因為食用到被A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台灣疾管局指出,A型肝炎死亡率雖不高,約千分之一,但針對老年人或B肝帶原與C肝感染等慢性肝炎,有較高風險併發猛爆性肝炎致死,呼籲高危險族群注意飲食衛生,並建議沒有A型肝炎抗體者,可以自費接種疫苗,減低罹病的可能。(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