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作家阿嘉莎•克利斯蒂筆下的大偵探波洛常說,要用大腦中的“灰色小細胞”思考問題。日前,美國科學家確實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發現了大腦中灰色物質容量與智力相關的證據。
英國《自然》網站21日報導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47個成年人的大腦進行掃描成像,並對這些人進行了標準的智商測試。 研究人員將大腦劃分為多個區域,然後掃描每個區域中的灰色物質。大腦的各個部位都存在灰色物質,這些物質組成了一個處理資訊的網路。
掃描和測試結果顯示,在智商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24個大腦區域的灰色物質含量也相應較高。這24個區域位於大腦各個部位,大都與記憶力、注意力和語言有關。研究人員猜測,人在不同方面的才智可能取決於不同大腦區域灰色物質的含量,灰色物質促使神經細胞更有效地處理資訊。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決定人腦智力的生理基礎。大約25年前,科學家發現大腦容量與智商有著微弱的聯繫。另有研究認為,大腦額葉體積與智力相關,但都未找到足夠的證據。 此次研究發現,人大腦中的灰色物質僅有6%與智商相關。但是,它首次提供了大腦物質含量與智力相關的證據。(基因潮科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