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是一種起源於印度的身心運動,在全球越趨普及。很多研究發現,
瑜珈有效調節情緒以及提高注意力。由於思覺失調的患者會因為腦部負責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而導致出現幻覺、妄想、言語及思想紊亂、認知功能減退(如
記憶力和注意力)等症狀,作為一名瑜珈愛好者及醫學研究員,我很想知道到底瑜珈能否幫助患者。
在醫學上,醫生主要使用抗精神藥物來治療思覺失調。藥物對幻覺和妄想這些臨床症狀的效果顯著,但對於其他功能性退化的症狀效果並不明顯。爲此,精神醫學的研究者們開始尋求非藥物的輔助治療方法來彌補藥物治療的不足。
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於2010年開始了一項爲期3年的臨床實驗,將瑜珈和帶氧運動應用于臨床治療,比較兩者之間以及與不運動的對照組之間的效果。經過
對120位早期思覺失調患者的研究,發現瑜珈和帶氧運動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記憶力,減少臨床症狀以及抑鬱情緒。研究同時發現瑜珈在改善注意力和身體協調
性方面有著優勝於帶氧運動的效果。磁力共振MRI數據反映這些認知能力和臨床症狀的好轉與大腦某些部位的結構改變有關,這為運動的臨床效果提供了神經基礎
的證明。運動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毫無副作用的輔助治療,和藥物相輔相成,全面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基於研究的發現,香港大學聯合思覺基金設計了一系列的運動招式,包括帶氧運動和瑜珈體式,並命名為FitMind系列運動,在全香港思覺失調患者中推廣。我們更會於四月六日於拔萃男書院舉行大型戶外瑜珈活動,進一步推廣運動對思覺失調的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