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被快樂牽著走 "'''

我的相片
我們的宗旨" 幫得一個得一個 " 更希望透過閱讀網絡內的心靈文章和資訊,讓讀者能啟迪自我認知,提升心靈知識 ....,從而關注自我整體的身心靈發展。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負安慰劑效應

如患者對其使用的藥物不相信,很可能令藥物失去應有的療效。這種現象被稱為「負安慰劑效應」。對「安慰劑效應」一直都有詳細記載。當用普通的糖丸作為藥丸給予患者時,患者的症狀會緩解,但這純粹是因患者認為這些藥丸會起作用。

最新研究發現,相反 的情況也會發生。自認非常有效的止痛藥不會減輕其痛苦的患者,會報告該止痛藥無效。用於這項研究的大腦成像技術也支持此發現,該技術顯示大腦會同意的意識。科學家首先招募22位為科學目的願意忍受一點痛苦的志願者,並給志願者進行靜脈滴注,把他們置於功能性核磁共振大腦掃瞄儀來監測大腦活動,然後用實驗室的加熱設備引起志願者的下肢疼痛。

作為這項研究的第一部份,科學家在沒有告訴志願者的情況下,開始給志願者的靜脈滴注強大的速效合成止痛藥瑞芬太尼。志願者報告疼痛的感覺略少,疼痛等級約為55。 作為研究的下一部份,在給志願者注入瑞芬太尼的同時,告訴他們被給予了止痛藥。儘管志願者以同樣的方式獲得的與第一個實驗相同的止痛藥,他們報告的疼痛等級下跌至39。最後再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志願者施加止痛藥,但告訴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藥物,甚至可能會經歷更多疼痛。這時志願者報告其疼痛程度提高至64,幾乎和未被注射藥物一樣糟糕。

大腦掃瞄顯示,與這些志願者的痛苦報告相匹配。當志願者認為給他們用了止痛藥,大腦中的痛苦網絡活動就減低;但當志願者期望和報告疼痛時,活動增大。這一結果被發表在醫學雜誌《科學轉化》上。該實驗表明安慰劑效應的影響力,並稱醫生應意識到病人的期望力量。醫生不應低估病人的消極期望對治療結果的重大影響。例如:有慢性疼痛的人常會看很多醫生和嘗試許多對他們沒有效果的藥物。他們帶著這樣一種負面經驗來診所:不指望得到任何能解除他們病痛的藥物。醫生幾乎第一時間就應把患者的這種負面消極的期望去掉,否則任何藥物都不會對他們有效果。

該實驗也為臨床試驗的設計經驗提供參考。這類研究往往進行試驗藥物與安慰的比對,看看是否有任何一個超出「安慰劑效應」。但研究表明,志願者的 期望可能會扭曲結果,「我們應控制人們的期望對任何臨床試驗結果的影響,最起碼我們應確保盡量減少任何消極的期望,以確保不會掩蓋試驗藥物的真實療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