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被快樂牽著走 "'''

我的相片
我們的宗旨" 幫得一個得一個 " 更希望透過閱讀網絡內的心靈文章和資訊,讓讀者能啟迪自我認知,提升心靈知識 ....,從而關注自我整體的身心靈發展。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睡眠研究

對睡眠和睡眠障礙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紀,當時從因患腦炎而發生意識障礙的病案中發現,病變的定位不在大腦皮層而在腦幹灰質,因而人們把腦幹看成是維持意識的中心,研究發現睡眠中樞在丘腦。60年代後的研究證明,橋腦中藍斑和縫際核與REM的發生有關,而中腦的縫際核可能與NREM有關 ; 縫際核含有5-羥色胺能神經元,藍斑含有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用化學方法使5-羥色胺增加或減少,可使NREM和REM易化或抑制 ; 因此,5-羥色胺能神經元中樞通路可能與NREM的維持和REM的激發有關。

巴甫洛夫在實驗中使狗喪失視﹑聽﹑嗅覺,結果引起了長期睡眠,他認為感覺刺激的不斷作用在維持覺醒狀態有重要意義。20世紀40年代後,許多研究者發現,腦幹網狀結構上行性激活系統對維持覺醒有重要作用,如果該系統的非特異性沖動減弱,大腦皮層的緊張性就會下降而出現睡眠狀態,因此把睡眠看作是該系統的被動抑制與覺醒的簡單終結。

因此,長期失眠可以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減弱,引起記憶力減退,影響工作學習,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經常失眠可以引起老年癡呆症,經常失眠可使人過早衰老縮短壽命,兒童失眠可影響生長發育,事實上,睡眠障礙,取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配合的方法是可改善睡眠,但由其它疾病引起者,則有賴於消除病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