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數千個分子只由八種必要胺基酸所組成,那是我們必須從飲食中攝取的。這些必要胺基酸是我們用於製造大腦訊息傳遞化學物質或是神經傳導素的原料,而細胞上的接收器或是基地台則用來傳遞訊息。這些胺基酸的唯一來源是飲食中的蛋白質。最理想的情況是從魚、雞肉、豆類、堅果與種籽攝取多數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種複雜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是由胺基酸分子呈線性排列所形成,相鄰胺基酸殘基的羧基和氨基通過肽鍵連接在一起。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是由對應基因所編碼。除了遺傳密碼所編碼的20種「標準」胺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胺基酸殘基還可以被翻譯後修飾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激活或調控。
另外一些蛋白質則參與細胞信號傳導、免疫反應、細胞黏附和細胞周期調控等。同時,蛋白質也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需的營養物質,這是因為動物自身無法合成所有必需胺基酸;通過消化所攝入的蛋白質食物(將蛋白質降解為胺基酸),人體就可以將吸收的胺基酸用於自身的蛋白質合成。
如果沒有從每餐攝取充分的蛋白質,大腦就無法運作,因此會感到遲鈍、昏沉、焦慮、無法專注、疲倦與沮喪。尤其是蛋白質的必要胺基酸,在體內轉化成訊息傳遞者 —神經傳導素,負責對腦部與全身發號施令。對於這些嵌入細胞膜的神經傳導素,蛋白質也用於建立小型接收器或是基地台。因此,如果細胞要能夠”收聽”到任何訊息,蛋白質是主要的助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