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認知行為理論開始盛行之後,學者提出了憂鬱症在認知行為上的假說,而且發展了不少治療憂鬱症的方法。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的效果已經被肯定,而且療效不亞於藥物,更重要的是,它的效果遠比藥物持久。
患者一但治療改善後,其效果甚至可能延續一生。認知行為假說所發展出來的一些治療方式,效果都不錯,而且所需的治療時間也比較短,很適合現代工商業社會的運用,所以在心理治療中,算是顯學。也是到目前為止,能夠有充分實証基礎跟藥物治療相庭抗禮的療法。憂鬱症患者的認知方式,往往是遵循一種「憂鬱式的思考方法」e.g. 明天要去應徵工作,憂鬱症患者想到的,就是萬一失敗怎麼辦?
認知行為理論學家的眼中,憂鬱症患者之所以會罹患憂鬱症,並不單純是因為外界環境所造成的,他們強調一個事實:「傷害人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人對於事情的看法。」倘若一個人對於生活事件有了錯誤的看法,那麼他就很容易受到這些看法的傷害。當腦中血清素缺乏時,讓人感到沮喪,讓人感到心悸、不開心想哭 ....... 有憂鬱的現象發生,嚴重的憂鬱症是需要吃抗憂鬱劑來穩定、保充足夠的血清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