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受治療時,若能採取主動的角色,對於獲得必要及應有的照護來說是重要的。哈佛醫學院副教授席爾文認為,這取決於病患每次看診時如何確保看診的品質。Quality Health網站提供6種席爾文建議的訣竅,希望能讓讀者看診更有成效:
1.你最擔心甚麼
醫生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情是你身體主要的不適是甚麼,或你為何要來看醫生。但是你要和醫生溝通的不只是這些。病患第一次看診時,不只要告訴醫生你來看病的主因,還要讓醫生知道其它任何你可能擔心的事,這樣醫生才能全面地去審視你擔心的事,能獲得更完整的診斷。
2.考慮對方立場
病患應了解 醫生的角色和想法。醫生使用特殊的方式書寫病例,有些人可能會誤解這是對病人提供資訊的保留,但事實不盡然。病患想要的是來自信任的醫生,所提出的良好建議,但那並不必然意味著你會得到許多情感上的支持。
3.小心網絡資訊
儘管網際網絡是獲得資訊的良好管道,但對許多病人來說,它卻可能是一種負擔和焦慮的來源。有很多病人,因為在網絡上閱讀不同的資訊,因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害怕。如果人們有健康方面的問題,與其在網絡上找資料,不如尋求信任的健康專業人員做諮詢。他們會指引你選擇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而且還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安心。
4.吃了哪些補品
常常有中西藥交互作用的產生,導致病人服用的藥物效果不彰。例如,如果你正在使用降血壓藥,若吃了不當的補品可能會讓你更容易中風。如果你正在服用補品,不要以為它們都是安全的。讓你的醫生知道你在服用甚麼,讓她權衡一下是否可能會有中西藥交互作用或其它問題。
5.說出治療需求
醫生讓病人知道有些甚麼選擇,最後決定要怎麼做是很重要的。醫生可能建議你必須做手術,但是還是需要讓醫生知道你喜歡的治療方式,包括身體其它方面的治療需求都可以被考慮進去。
6.尋求其它意見
你可能會怕得罪你的醫生,但第二個意見也是有助益的工具,真正好的醫生不會在意病人尋求第二個意見。這第二個意見要不是證實了第一個診斷的正確性,就是提供病人新的資訊。不管哪一種,都是有幫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