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廔管通常是肛門隱窩腺體發炎形成膿瘍,在急性期緩解後產生連接肛管或直腸與肛門周圍皮膚之間的管道。病人前來醫院尋求幫助時,往往不是第一次發生症狀,仔細追溯病史,病人以前可能有肛門周圍疼痛、紅腫的症狀,甚至自己可以在肛門周圍皮膚摸到一個硬塊,而且這個硬塊可能變大,而且觸壓時會更加疼痛。
這些症狀有可能自行好轉或是當膿從硬塊破裂而出時,腫痛等不舒服症狀也隨即消失,雖然症狀消失,大部分還是會殘留一小硬塊。病人如果因為不痛不腫而不以為意,沒有前往就醫,則上述症狀會不定期發作,有時只是分泌一些膿樣的液體,並沒有腫、痛的症狀;有時則是一次發作比一次嚴重,甚至發燒,無法忍受而就診。
通常進行廔管切開手術時,會切開病人的肛門括約肌,包括內括約肌的部分,有時也會包括一部份的外括約肌。有些病人會擔心手術後會造成大便失禁的問題,其實由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進行手術,發生括約肌損傷而大便失禁的比例非常少。病人接受廔管切開手術之後,只要大小便正常,通常於手術次日即可出院。
如果沒有找出整條肛門廔管和發炎的肛門隱窩腺體,徹底加以治療,則不只是症狀反覆發作困擾病人,更重要的是原本簡單的肛門廔管,經過數次發作後可能會演變成為複雜的肛門廔管;原本只是單純的廔管管道,只須進行簡單的廔管切開手術,如果沒有及早治療,等到錯綜複雜的廔管管道形成,甚至發炎膿瘍延伸至會陰部、骨盆腔、或沿肌膜上下侵犯,嚴重者引起敗血症,此時病人就有生命危險。
因此一旦症狀出現,應及早就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並與醫師配合,只要盡早治療,結果通常令人十分滿意。平時除了保持肛門清潔衛生,養成良好排便習慣,溫水坐浴也是保養肛門的簡單方法。(永康榮民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