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導人威爾遜是芝加哥的拉甚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和行為科學教授。威爾遜表示,即使大腦中存在某些疾病,活躍的大腦能夠幫助腦部中特定的電路有效運作。一生中經常進行一些能夠刺激腦部活動的人在晚年發生智力衰退的幾率低32%,而少於進行腦力活動者智力衰退速度比正常人快近5成。其實,這項研究共有294名超過55歲的長者參與。研究人員訪問並記載參與者的日常活動,尤其是有效刺激腦部的活動;從幼年、成 年、中年到晚年的活動都不錯過。參與者的記憶和思考能力都經過檢測,每年還進行精神檢查。
大腦由另一組研究人員作檢測。這項檢測是為了尋找痴呆症的徵兆,這些徵兆又被稱為「斑塊」、「纏結」、 「梗死」和路易體。有意思的是,1/3的參與者生前毫無老年痴呆症症狀、學習或記憶能力問題;但在他們過世後,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大腦中發現了老年痴呆症的證據。「顯然他們患有老年痴呆症,但生前卻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威爾遜說道:他推測進行「活化」大腦活動有效延遲老年痴呆症的發病年齡。
這種被稱為「認知儲備假設」的大腦狀態指的是大腦的某種運作方式,避開顯示出老年痴呆症症狀。科學家假設,多思考、學習和鍛煉記憶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能延緩老年痴呆症症狀,然而要證實這一點還是極具挑戰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