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污染的嚴重性在於它看不到、感覺不到、聞不到,但輻射性污染物質會進入大氣、土壤、海洋,形成環境污染(如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加上其跨物種傳播的性質,受輻射污染的環境形成運載媒介,將輻射物帶到動植物等生物圈,最終將進入食物鏈中。輻射污染造成的影響是累積性且不可逆轉,並會遺傳到下幾個世代,所以其危害不可小覬。
西弗(Sievert,Sv)是輻射劑量單位。台灣核子醫學部主任鄭澄意表示,若一次暴露到100毫西弗以上的輻射污染,會對身體的血球造成影響;如果一次暴露到250毫西弗以上,會對造血系統產生傷害,進而出現噁心、嘔吐、全身倦怠等急性輻射症候群;假如劑量再往上增加,就會對腸黏膜造成破壞,進而產生腹瀉,接著破壞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對生命造成危害。
面對輻射污染事故時,應如何鎮靜的保護自身?防護身體免受曝露的三個原則是:遮蔽輻射、遠離輻射源及縮短曝露時間。具體做法包括:
1) 可多吃含碘的海帶、海苔及紫菜等食物。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抗輻射作用,可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所以不妨多喝茶。
2) 外出時盡量穿長袖衣服、口罩、手套和帽子,下雨時要撐傘,以避免皮膚曝露在輻射中;回家以後脫掉外衣馬上洗澡,以去除輻射線粉塵。
3) 避免咬指甲或手指。盡量待在室內,減少開窗、少開空調及排氣扇。
4) 注意風向,盡可能避開下風位置,必要時用濕毛巾掩護口鼻。
5)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碘片,可以保護甲狀腺免於受損,但碘片是4天內有接觸到250毫西弗輻射量的群眾才有吃的必要,貿然服用碘片,可能引發甲狀腺腫大,導致不良後果。
6) 家中預備存糧和飲用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