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名捐贈者過世時,醫師並不知道他有狂犬病;反而誤以為他是在釣魚回來後,出現致命的食物中毒。捐贈者是20多歲的空軍機械士。這名捐贈者的腎臟、心臟與肝臟移植給4名患者,其中3人存活,且未感染狂犬病。至於這名接受左腎移植的退役陸軍人員,於術後1年半、今年2月過世。科學家在之後訪問捐贈者家屬,得知這名捐贈者分別在他住院前7個月與前18個月,至少2度遭浣熊咬傷。現在對於某些狂犬病的潛伏期有多長,以及避免器官排斥的免疫療法是否有助減緩病程,幾乎一無所知。
研究說:「器官移植接受者在未施打疫苗的情況下,從感染狂犬病的捐贈者接受臟器器官移植,卻並非所有人都感染狂犬病,這是目前所知的第1起案例。」過去已有一些這類病例,像是器官捐贈者透過狗或蝙蝠感染狂犬病,導致所有未施打疫苗的器官移植接受者死亡。浣熊感染狂犬病的案例近數十年來在美東擴散,但人類感染迄今只有1起病例,潛伏期同樣「不確定」。人類狂犬病病例比較常是透過犬隻或蝙蝠感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